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公共文化建设呼唤美术馆转型

公共文化建设呼唤美术馆转型

出自:中国文化报    发表时间:2010/7/22 20:26:38    点击率:883

  日前,吴冠中纪念展在全国一些美术馆掀起热潮,吸引大批观者前往,浙江美术馆更因观众爆增将展览延期一个月。然而,这一时的“繁荣”并未缩小美术馆与公众的距离。本报记者采访调查了国内多家美术馆后发现,尽管业内人士高呼“美术馆时代已经到来”,但群众对于美术馆的印象却仍停留在“展览馆”上,大多数美术馆距离实现为公众服务仍有一段距离。

  美术馆就是美术展的场馆?

  展览太多,参展作品水平参差,公共文化服务很少,公众感觉遥不可及……这一系列问题让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备受拷问。 
 

  “在我看来,美术馆就是办美术展的场馆。”上海的孙小姐这样告诉记者,她到每个城市都会去美术馆看看,把它当做城市的景点。

  “美术馆多数还是专业人士去的地方吧,感觉有的展览难以理解。”杭州的张小姐认为美术馆展览水平参差不齐,有的专业性太强,离公众太遥远。

  近些年,中国的美术馆逐渐走向公共美术馆机制,从业人员开始意识到,美术馆不仅仅是面向艺术家的展览馆,还应当是从事艺术典藏、艺术研究以及公共艺术教育的机构。然而,这种转型并非一帆风顺。“转型之后,国内的美术馆发现,转型为欧美式的美术馆缺乏外部社会条件,于是纷纷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经营模式,即收取大部分展览的场租费,这是美术馆转型期的一种尴尬。”曾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副馆长的顾振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。

  “这种模式很可怕,如果谁给钱就让谁展览,美术馆会逐渐丧失话语权,建立标准也成为空谈,公共文化服务就更不用提了。”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对记者说,“美术馆是美育教育的地方,更多是发挥面向大众的文化推广作用。”

  经费不足还是认识不够?

  改革开放以后,公立美术馆开始从内部搞活经济,一部分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,一部分需要自筹。然而,很多美术馆难以适应这一运营方式,因而只能以出租场地办展览为生。“国内的美术馆贫富分化严重,有的美术馆每年的收藏经费用不完,有的美术馆一年只有几十万元的拨款,甚至难以支撑馆内的基本开销。”张子康告诉记者。

  以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为例,2005年,政府预算仅解决了其1/3的开支,另有1/3的支出通过各种赞助方式获得,剩余的1/3的开支则通过美术馆的一些其他方式的经营获得,比如经营艺术品店和咖啡馆、部分场馆合作经营、与国际大品牌合作办展等。然而,很多城市并没有像上海那样的经济土壤和文化土壤。

  经费不足让美术馆将公众服务排至次席,“很多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教育只停留在口头,因为这一部分的开销不小,却不会转换为效益。”顾振清感慨美术馆经营其实不易。对此,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曾提出建议:“国内的美术馆基本上是等待固定的资金来源,国外美术馆馆长的主要工作就是筹集经费,不会等待哪个部门来给资金赞助,这些资金还可以用作投资,扩大可使用的经费。”

  然而,有专家认为,美术馆公众服务的缺失并不仅仅源于经费问题,更多的是美术馆对于自身的职能认识不够。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说:“一个新型的美术馆,应该将关注人、重视人的问题提升为美术馆的战略职能,思考如何具有‘公众意识’,运用相应的方式和手段为公众服务,了解公众的想法,具有公众的思路和相应的政策方式等等。”

  服务公众是根本

  对于美术馆的理解,国内和国外存在差异。在国外,美术馆和博物馆是一个概念,而在国内,大多数美术馆里只可以看到近现代艺术作品。“这种差异造成了人们对美术馆的理解的错位,也显现出美术馆自身做法上的不专业。国内很多美术馆虽然也设有教育部、学术部等,但是外界对它的认识仍然停留在“只是一个做展览的地方”,老百姓也觉得美术馆是给专业人士看的,离生活很远。”张子康说。

  去年底,文化部下发了《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标准及办法》,采取打分制,从综合管理、建筑与环境、藏品资源、展览与社会影响、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考量。从项目设置和计分情况来看,评估标准将引导美术馆逐步摆脱“重展览、轻服务”的陈旧模式,实现“每年开放时间在300天以上”等要求。张子康认为,评估标准的制定十分有必要,起码让美术馆在现阶段有了一个发展方向。

  有些美术馆十分重视公众服务,这其中有资金充足的公立美术馆,也有机制灵活、运营状况良好的民营美术馆。在公众服务上,中国美术馆是所有美术馆的典范。如2007年,中国美术馆与古根海姆合作举办了“美国艺术三百年”,其中“十万大学生走进中国美术馆”项目就惠及了更多的普通人。此外,上海美术馆也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纳入了整体发展规划,并定期出版《上海美术馆之友》导览册,2009年举办了美术讲座30场,内容涉及美术教育、展览鉴赏、美术知识普及等;北京今日美术馆在今年暑假还举办了一系列的儿童主题讲座,培养儿童的艺术鉴赏能力。

  “在798艺术区办一个展览,每天有上千人观看,还能说艺术是小众的吗?艺术应当成为公众的艺术,不能只考虑艺术家等专业人士。能为大众提供服务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美术馆。”顾振清说。

  本报记者 刘 婵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